春困全解析:為什麼春天特別累?中醫教你破解「季節性疲勞」!
- 6968067
- Apr 8
- 2 min read

🌱 什麼是「春困」?
春困(又稱「春季疲勞症候群」)是指人在春天時,容易感到疲倦、昏沉、四肢無力的一種生理現象。
📌 春困的典型表現
✔️ 睡不飽:即使睡滿8小時,起床仍覺得累
✔️ 頭腦昏沉:注意力不集中,工作效率下降
✔️ 身體沉重:四肢乏力,懶得動
✔️ 水腫虛胖:臉部或下肢浮腫,體重莫名增加
✔️ 胃口變差:消化功能變弱,容易腹脹
如果你有以上症狀,很可能不是「懶」,而是身體正在對抗春季濕氣+氣候變化!
🌧️ 為什麼春天特別容易「困」?中醫+科學解釋
1️⃣ 【中醫觀點】濕氣困脾,陽氣不足
春天濕氣重,加上冬季累積的寒濕未散,容易導致:
- 「脾虛濕困」:脾胃功能下降,水分代謝變差 → 水腫、疲勞
- 「肝氣鬱結」:春季屬肝,情緒波動大 → 影響睡眠質量
- 「陽氣不足」:冬天消耗過多陽氣,春天升發無力 → 精神不振
2️⃣ 【現代科學解釋】
- 氣溫變化大:血管反覆收縮擴張,消耗能量
- 日照時間增加:褪黑激素調整不及,影響睡眠節律
- 濕度高:空氣含氧量降低,大腦缺氧 → 昏沉
💡 你是哪種「春困體質」?
中醫將春困分為3類,對症調理更有效:
1️⃣ 濕重型
主要症狀:水腫、舌苔厚膩、大便黏爛
調理重點:祛濕+健脾(薏米、茯苓)
2️⃣ 氣虛型
主要症狀:易感冒、說話無力、面色蒼白
調理重點:補氣+養血(黃芪、紅棗)
3️⃣ 肝鬱型
主要症狀:情緒低落、失眠、胸悶
調理重點:疏肝+理氣(玫瑰花、陳皮)
🌿 5招破解春困,找回活力
1️⃣ 飲食祛濕:吃對食物趕走疲倦
✅ 多吃:
- 赤小豆、薏米(利水消腫)
- 山藥、蓮子(健脾益氣)
- 生薑、陳皮(溫陽化濕)
❌ 少吃:
- 冰飲、甜食(加重濕氣)
- 油炸、辛辣(耗損脾胃)
2️⃣ 運動升陽:促進氣血循環
- 早晨快走/瑜伽:幫助陽氣升發
- 拍打膽經(大腿外側):疏通經絡,改善疲勞
3️⃣ 調整作息:順應自然節律
- 早起不賴床:7點前起床,吸收陽氣
- 午休20分鐘:避免過長,否則越睡越累
4️⃣ 穴位按摩:快速提神
- 百會穴(頭頂正中):按壓3分鐘,醒腦開竅
- 足三里(膝蓋下3寸):健脾祛濕,增強體力
5️⃣ 草本調理:加速祛濕抗疲勞
若調整飲食作息仍無法改善,可搭配「神之傳濕必清」,含:
- 靈芝:調節免疫力,抗疲勞
- 黃芪+茯苓:健脾利水,消水腫
- 植物乳桿菌LM-1004:改善腸道濕敏(臨床驗證)
🚫 春困迷思QA
Q:春困多睡覺就能好?
A:錯!過度睡眠會**抑制陽氣生發**,建議固定7-8小時,並早起活動。
Q:喝咖啡能緩解春困嗎?
A:短期有效,但過量會耗氣傷陰,建議改喝黃芪枸杞茶(補氣不上火)。
Q:春困多久會改善?
A:若對症調理,通常2-4週可見效,長期濕重者需持續健脾。
Comments